在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中,进水异常是影响处理效率与出水达标率的关键风险因素。由于进水异常类型复杂多样,需结合具体工况精准研判、分类施策,通过针对性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,最大限度降低异常情况对处理系统的冲击,保障污水处理流程稳定高效运行,严守生态环保底线。
一、水质指标异常的精准处理方案
水质指标是反映进水质量的核心依据,当 SS(悬浮物)、pH 值及化学污染物等关键指标出现超标时,需启动专项处理流程,快速恢复水质稳定。
(一)SS 超标处理
SS 超标会增加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,甚至导致设备堵塞与污泥性能恶化。处理时可通过调节涡流沉砂池曝气量,增强气流对水体的扰动作用,促进泥沙与空气充分混合,提升砂粒的分离效率;同时启动砂水分离机,对沉砂池排出的砂水混合物进行高效分离,去除水中的无机沙粒;若水中 SS 以细小悬浮物为主,还可利用生化池内活性污泥的吸附特性,通过优化污泥停留时间,强化污泥对 SS 中无机物的吸附能力,进一步降低水中 SS 含量。
(二)pH 异常处理
pH 值过高或过低会严重破坏生化系统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,导致微生物活性下降甚至死亡,影响污水处理效果。对此,需在进水端及关键处理单元安装在线 pH 监测设备,实现对水质 pH 值的 24 小时实时监控,确保异常情况早发现、早处理。当监测数据显示 pH 异常时,若 pH 偏低,可通过投加氢氧化钠、碳酸钠等碱性调节剂进行中和;若 pH 偏高,则投加盐酸、硫酸等酸性调节剂,同时根据水质变化动态调整曝气量,通过改变水体溶解氧水平辅助稳定 pH 值,避免 pH 波动对生化系统造成持续冲击。
(三)化学污染物超标处理
化学污染物(如重金属、有毒有机物等)具有毒性强、难降解的特点,一旦进入处理系统,不仅会破坏处理工艺,还可能导致出水有毒物质超标,引发环境风险。处理此类异常时,需第一时间关闭异常水源进水阀门,切断污染源头,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;同时迅速启用应急处理设备,根据污染物类型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,如针对重金属离子可采用化学药剂中和沉淀法,针对有机污染物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法,通过高效处理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;此外,需严格按照环保法规要求,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上报污染情况,包括污染物种类、超标浓度、处理进展等信息,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与指导。
二、处理工艺的动态调整方法
当进水水量、污泥状态及沉淀池运行情况出现异常时,需通过调整处理工艺参数,优化系统运行状态,保障处理流程的连续性与稳定性。
(一)水量超标处理
进水水量突然超出设计负荷,会导致处理单元水力停留时间缩短,处理效率下降,甚至引发管网溢流。此时应立即关闭一级提升泵,减少进入后续处理单元的水量,避免系统过载;同时加强预处理环节的运行管理,开启粗格栅与细格栅,提高栅渣清除频率,防止大量漂浮物与悬浮物进入后续工艺,造成设备堵塞;此外,需根据进水负荷变化增加曝气频率,提高生化池内的溶解氧浓度,增强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,适应高负荷下的处理需求,确保出水水质达标。
(二)污泥解体处理
污泥解体是指活性污泥结构破坏、絮体分散,导致其吸附与降解能力下降,严重时会出现污泥流失现象。处理时首先需减少进水量,降低生化池的有机负荷,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恢复环境;同时加大曝气量,提升水体溶解氧水平,促进微生物活性恢复,改善污泥絮凝性能;此外,需通过调整回流污泥量,精准控制生化池内 MLSS(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),将其维持在 2000-4000mg/L 的最佳范围内,确保污泥浓度适宜,避免因浓度过高或过低导致污泥性能恶化。
(三)沉淀池异常处理
沉淀池作为泥水分离的关键单元,若出现运行异常,会导致出水悬浮物超标,影响最终处理效果。当发现沉淀池出水异常时,首先需检查出水堰口,及时清除堰口附着的污物与浮渣,防止其堵塞堰口导致出水不均;同时根据污泥沉降情况及时排泥,避免污泥在池底长时间堆积导致厌氧发酵,影响出水水质;若沉淀池内悬浮物沉降性能较差,可通过投加絮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、聚丙烯酰胺等),增强悬浮物的絮凝效果,促进其快速沉降,提升泥水分离效率。
三、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
针对工业废水混入、突发性污染等紧急情况,需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快速采取有效措施,降低污染危害。
(一)工业废水混入处理
工业废水成分复杂、污染物浓度高,一旦混入生活污水中,会对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严重冲击。处理时需立即切断异常水源,关闭工业废水接入阀门,防止高浓度污染物持续进入;同时启用备用处理单元,如应急调节池、深度处理设备等,对混入工业废水的污水进行单独处理,降低污染物对主处理系统的影响;此外,需根据水质检测结果调整药剂投加量,例如针对工业废水可能导致的总磷(TP)超标,可增加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,通过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的磷元素,确保出水指标符合排放标准,并及时向环保部门上报处理情况。
(二)突发性污染处理
突发性污染(如交通事故导致的有毒物质泄漏、企业非法偷排高浓度废水等)具有不确定性强、危害程度大的特点,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。首先应启用应急处理设备,根据污染物性质选择高效处理技术,如针对易吸附的污染物采用活性炭吸附装置,针对可氧化降解的污染物采用化学氧化设备(如臭氧氧化、芬顿氧化装置),快速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;同时保留污染水样,在不同处理阶段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,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分析,为污染溯源、处理效果评估及后续责任认定提供依据;此外,需组织人员对处理系统进行全面排查,评估污染对设备、构筑物的损害程度,及时开展维修与维护工作,确保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。
四、日常预防与风险管控措施
为从源头减少进水异常情况的发生,需建立完善的日常预防体系,通过实时监控、定期巡查与工艺优化,提升污水处理厂的风险防控能力。
(一)强化实时监控与巡查
在进水口、提升泵房、生化池、沉淀池等关键位置安装在线监测设备,包括 pH 探头、COD(化学需氧量)检测仪、SS 分析仪等,实现对水质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,当指标超出预警值时,系统自动发出警报,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;同时建立定期巡查制度,安排专人每日对进水口进行巡查,观察进水颜色、气味变化,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漂浮物或污染物,若发现进水颜色发黑、发臭或出现不明异味,需立即采集水样进行检测,排查污染源头,防止异常水质进入处理系统。
(二)优化污泥处理流程
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厂运行的重要环节,污泥性能异常不仅会影响处理效果,还可能导致二次污染。需通过优化污泥处理流程,完善污泥浓缩、脱水、干化等环节的运行管理,例如合理控制浓缩池的停留时间,避免污泥过度浓缩导致脱水困难;选择合适的脱水药剂,提高污泥脱水效率,降低泥饼含水率;加强污泥干化设备的维护与保养,确保设备稳定运行,减少污泥在处理过程中的流失;同时定期监测污泥性能指标(如
MLSS、SV30、SVI 等),及时调整运行参数,避免污泥解体、膨胀等问题发生,防止污泥二次污染对处理系统造成影响。
通过以上针对性的处理措施、工艺调整方法、应急处置方案与日常预防策略,污水处理厂可有效应对各类进水异常情况,保障处理系统稳定运行,实现污水达标排放,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有力支撑。
东莞环保公司东莞市三人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、施工、运营为一体的环保治理企业,有成熟的废水处理研发团队、废水分析实验化验团队、废水处理运营团队、工程实施维护团队确保给客户快速准确服务主要服务方向为: 工业废水处理、 污水站运营、蒸发浓缩设备 定制等,擅长 阳极氧化废水处理,熟悉多种废水处理研发生产工艺,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排放量,减少污泥量,更有利于达标排放和节约运营成本。
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是为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他内容,请联系本网,我们立即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【声明】本站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只提供参考,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,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