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资源日益紧张、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的当下,污水处理成为守护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。而在众多污水处理技术中,生物处理凭借其高效、经济、环保的特点,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。它巧妙借助微生物的 “力量”,将污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,为污水净化提供了核心解决方案。
一、生物处理的核心原理:微生物的 “净化魔法”
生物处理的本质,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处理。污水中含有大量如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等不稳定有机物,这些物质若直接排放,会严重污染水体、破坏生态平衡。而微生物就像 “环保小卫士”,通过吸附、分解、氧化等一系列过程,将这些有机物逐步降解。
具体来说,微生物首先会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,将其作为自身生长繁殖的 “食物来源”;随后,在微生物体内的酶系统作用下,有机物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;最后,经过氧化反应,这些小分子物质进一步转化为二氧化碳、水以及氮气等稳定且对环境无害的物质,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,让污水
“变清” 成为可能。
二、生物处理的主要分类及工艺流程
根据作用微生物的不同,生物处理方法可分为好氧氧化和厌氧还原两大类,不同类别对应着不同的工艺特点和应用场景,其工艺流程也各有差异。
(一)好氧氧化处理:氧气助力下的高效净化
好氧氧化处理是在有氧环境下,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方法。该方法因净化效率高、适应范围广,被广泛应用于
城市污水和有机性工业废水的处理,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等工艺。
1.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
活性污泥法是好氧氧化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之一,核心是利用悬浮在污水中的活性污泥(由大量好氧微生物组成)净化污水,具体流程如下:
第一步:污水预处理:城市污水或有机性工业废水首先进入格栅和沉砂池,通过格栅去除污水中的大块漂浮物(如塑料袋、树枝等),再通过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砂粒、石子等无机颗粒物,避免后续设备堵塞或磨损。
第二步:初次沉淀池: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,在重力作用下,污水中的部分悬浮有机物(如细小的泥沙、有机碎屑等)沉淀下来,形成初沉污泥,可定期排出处理,此时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降低。
第三步:曝气池反应:初次沉淀后的污水进入曝气池,这是活性污泥法的核心环节。曝气系统通过向曝气池内通入空气(或氧气),一方面为好氧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,满足其代谢需求;另一方面使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触。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,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大量吸附、分解和氧化,转化为二氧化碳、水等无害物质,同时微生物不断繁殖,活性污泥量也随之增加。
第四步:二次沉淀池:经过曝气池处理的混合液(污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物)进入二次沉淀池,进行固液分离。在重力作用下,活性污泥沉淀到池底,形成剩余污泥(部分可回流至曝气池,保证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稳定,其余部分排出进行后续处理);而上层澄清的水则为处理后的达标水,可进一步消毒后排放或回用。
2. 生物膜法工艺流程
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在载体表面的生物膜(由好氧微生物、原生动物等组成)净化污水的工艺,常见的有生物过滤池、生物转盘等,以生物过滤池为例,工艺流程如下:
第一步:污水预处理:与活性污泥法类似,污水先经过格栅、沉砂池去除大块杂质和无机砂粒,确保后续处理顺利进行。
第二步:生物过滤池反应: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布水系统均匀喷洒在生物过滤池内的滤料(如碎石、焦炭、塑料滤料等)表面。滤料表面附着的生物膜会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,同时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滤料间隙进入生物膜,为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气。好氧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,生物膜也会随着微生物的繁殖不断增厚,老化的生物膜会在水流冲刷下脱落。
第三步:二次沉淀池:从生物过滤池流出的水(含脱落的老化生物膜)进入二次沉淀池,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水中的脱落生物膜,使水质进一步澄清,最终达标水排出或回用,沉淀的污泥则排出处理。
(二)厌氧还原处理:无氧环境中的有机物转化
厌氧还原处理是在无氧(或缺氧)环境下,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、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方法。该方法适用于
高浓度有机废水(如食品加工废水、酿酒废水等)的处理,工艺流程相对简单,主要包括以下步骤:
第一步:污水预处理:去除污水中的大块杂质、砂粒等,同时调节污水的 pH 值、温度等参数,为厌氧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。
第二步:厌氧反应器反应: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厌氧反应器(如 UASB 反应器、厌氧消化池等),反应器内保持严格的无氧环境。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,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逐步分解,先通过水解酸化细菌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等物质,再通过产氢产乙酸细菌将有机酸转化为氢气、乙酸等,最后通过产甲烷细菌将氢气、乙酸等转化为甲烷(可作为清洁能源回收利用)和二氧化碳,实现有机物的降解。
第三步:沉淀池固液分离:经过厌氧反应器处理的污水进入沉淀池,去除水中的厌氧污泥和悬浮杂质,处理后的水可根据水质情况进一步采用好氧处理等工艺深化处理,最终达标排放。
(三)天然生物处理法:依托自然的 “净化系统”
除了人工生物处理法(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等),还有依托自然环境的天然生物处理法,主要包括农田灌溉田和生物塘,其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、植物等共同作用净化污水。
1. 农田灌溉田工艺流程
污水先经过简单预处理(去除大块杂质、调节水质),然后通过灌溉系统引入农田。
污水在流经农田土壤的过程中,土壤颗粒吸附污水中的悬浮有机物和污染物,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,农作物也会吸收污水中的氮、磷等营养物质作为生长肥料。
经过农田净化后的水,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利用,一部分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,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水体,实现污水的自然净化与资源利用。
2. 生物塘工艺流程
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生物塘(如氧化塘、兼性塘等),生物塘内存在着微生物、藻类、水生植物、水生动物等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。
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,为好氧微生物提供氧气,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;同时,塘底的厌氧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分解底层的有机物,水生植物吸收氮、磷等营养物质,水生动物则捕食藻类和微生物,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(通常数天至数月),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充分降解,水质得到净化,最终达标水从生物塘排出。
三、生物处理的显著优势:广泛应用的关键原因
生物处理之所以能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,核心在于其具备显著优势。首先是成本低,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的自然代谢作用,无需大量消耗化学药剂,设备运行能耗相对较低,处理成本远低于化学处理等方法,尤其适合大规模污水处理项目。其次是净化效果好,微生物能高效降解污水中的多种有机物,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较少,处理后的水质能满足多数排放标准。此外,生物处理的适应性强,无论是城市污水还是不同类型的有机性工业废水,通过调整工艺参数,都能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,这也让其在污水处理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在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,生物处理凭借其独特的优势,持续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贡献力量。了解生物处理的知识与工艺流程,不仅能让我们认识到污水处理的科学性与重要性,也能为推动污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与普及奠定基础。
东莞环保公司东莞市三人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、施工、运营为一体的环保治理企业,有成熟的废水处理研发团队、废水分析实验化验团队、废水处理运营团队、工程实施维护团队确保给客户快速准确服务主要服务方向为: 工业废水处理、 污水站运营、蒸发浓缩设备 定制等,擅长 阳极氧化废水处理,熟悉多种废水处理研发生产工艺,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排放量,减少污泥量,更有利于达标排放和节约运营成本。
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是为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他内容,请联系本网,我们立即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【声明】本站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只提供参考,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,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